實際走訪Kemper Fahrradtechnik 文/Hans Wang
有人說,Mikael Pedersen雖然是個天才發明家,可惜的是他的天才並沒有發揮在經商上,否則如今單車界的主流搞不好是Pedersen車架才對。
一百多年過去了,這個世界上仍有少數單車愛好者對Pedersen單車情有獨鍾,也還有極少數廠商在生產製造,而德國的Kemper
Fahrradtechnik就是其中之一。
Kemper車廠位於德國北萊茵─西法倫邦(NRW)的一個小城:Erkelenz。附近比較有名的大城,包括科隆和杜賽道夫。
我從杜賽道夫先坐了大約四十分鐘的區間火車(RB)到達Erkelenz,然後再從火車站騎五公里的單車,穿越一望無際平坦碧綠的農田,以及滿是牛羊和馬匹的牧場,才到達Kemper所在的小社區。
這是個全然平靜的小社區,給人一種幾乎遺世獨立的印象。 |
 |
在這樣標準的歐洲田園風光中,誰能想得到,旁邊有著一座奇特的自行車廠呢?

 |
從外面看起來,要不是門口擺了一台奇形怪狀的超巨大單車,任誰都不會特別注意,Kemper車廠就在這棟將近三百年歷史,又黑又舊的老農舍中。 |
 |
雖然工廠和店面是在一起的,但是和一般車店不一樣的是,它面對馬路上並沒有櫥窗,甚至要進去看車,還得先按電鈴,裡頭的人才會跑出來為客人開門。顯然他們的零售業務,僅限於知音者而已,頗有姜太公釣魚之意
門一開,最先來迎接我的是一隻熱情的黑白相間的大狗。在Kemper的網站上,有幾張照片就是牠和單車的合照。
|

整棟建築物概分成左右兩側。右邊是老板Michael Kemper大師的住家,左邊則是辦公室、展示間、維修組裝間,以及最重要的,車架工作室。
建築物週邊則除了鄰居的房舍外,就是森林、麥田、草莓園以及牧場。中間由錯落縱橫的小路連絡著。在Kemper的型錄中,所有照片的背景,就是他們家門口的景色。
我在想像,沒事下午迎著午後的陽光,騎著舒適的Pedersen單車晃到草原裡的大樹下,就著一片藍天綠地來杯杜賽道夫的「Alt」老啤酒,或是科隆的「Koelsch」科隆啤酒,那真是一大樂事啊,誰還會去管什麼心跳錶、功率計,或是什麼無氧間歇訓練的?
我想Kemper大師這麼執著於Pedersen單車,這樣的環境必然是原因之一。

展示間只有十坪上下,其中一半擺滿了各種不同規格的Pedersen單車,另一半則是比較正常的車款。
一開始接待我的是技師Nickel先生,他非常詳盡地為我說明Pedersen的特色,以及展示中每一部車的規格差異。他說,由於Kemper的車架都是全手工製作,所以可以依照客戶需求量身打造。 |
 |
要訂做一個Kemper的車架,整台車從頭到尾大概能變更的地方全都反覆確認無誤,這才能完成訂單的填寫。細節冗長到有點煩人,但德國技師的龜毛精神在此發揮無遺,只要有一點不確定,絕對追問到底,詳細得不得了。
比方說,同樣是二十吋輪圈的Comped,他們就會問客戶,輪胎最粗想裝到多少。因為有少數客人會裝上2.35吋的汽球胎,前後叉的尺吋就必須特別調整。而花鼓的寬度不管是單速的120、126、公路車的130或登山車的135mm,也完全不是問題,甚至偶爾有客人想裝成單速車或是Fixed
Gear定齒車,也可以特別訂做Eccentric B.B.偏心五通專用車架,以便拉緊鏈條。
費用方面,如果只是一般常見規格的選擇,例如想裝V煞還是C夾,那麼多半都不會額外收費。但如果是少見的規格,或是客戶有特殊的需求,他們則會酎情加收一點費用。
而車主的體重也會被Kamper大師考量在內,以便決定要用多粗的鋼管,以及鋼管管壁的厚度!
基本上Pedersen車架的多重鋼管結構,已經相當堅固了,大可所有車架不論尺吋都使用超薄的管子來偷輕減重。然而Kemper大師流的是傳統德國工匠的血液,絕不能接受一般車廠的做法,而寧可多三五百克的重量,換來產品穩定和耐用。所以可以保証的是,由Kemper生產的車架,絕對不會像現今市面上許多知名產品一樣,從側面隨便一敲,就像汽水罐一樣凹個大洞。

 |
除了車架,把手也是Pedersen很重要的一個地方。由於Pedersen車架的特殊幾何,市面上一般單車的把手經常無法達到客人想要的高度(通常都是太高)。所以大輪徑的Pedersen單車,常會配上特製的低把手,握把的地方比龍頭還低一截。而也有人喜歡一百年前Mikael
Pedersen親自設計的超大牛角把,配上優雅的Bar-End反向煞把,一整個就是古典到不行。 |
座墊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。而Kemper的改良座墊版本,有兩種不同的設計供車主選擇。
一種是用整塊真皮做成的Classic古典座墊,面積很大,整塊都是柔軟而有彈性的。
另一種則是特別改裝自英國老牌Brooks的現代座墊,坐起來很硬,但Brooks最有名的特點就是坐久了以後會變得適合車主坐骨的形狀,所以會愈坐愈合身。
兩種都很好看,坐起來感覺也各有千秋。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古典座墊,更能發揮Pedersen舒適的特性。 |
 |

 |
每一台Pedersen車架,都是由Kemper大師親手製作的,公司的其他員工則只負責協助的工作以及組裝維修等,所以他們的產量非常有限。據說一年只生產一百台上下。
寧可少賺一點,也不願意加班犧牲和家人相處的時間,更不可能為了大批量生產而罔顧品質交給別人作。這種對產品品質和生活品質的雙重堅持,是很標準的德國人作風,也是亞洲國家很難看得到的。
|

看完了工廠,又給我看了他們的鎮廠之寶:原版的百年Dursley-Pedersen車架。同樣的車架在拍賣場上,至少都可以喊到五六千歐元以上。 仔細比較百年前的Dursley-Pedersen和百年後的Kemper復刻版,可以發現雖然細部有些許不同,比方說焊接的接管方式等等,但基本設計是完全一樣的。Kemper大師完全把百年前那種略微繁複的工藝之美重現無遺,令人感動。 |
 |

|